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明日城市:二十世紀城市規劃設計的思想史

明日城市:二十世紀城市規劃設計的思想史

庫存=2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570850413
彼得•霍爾
吳綱立
聯經出版公司
2017年12月27日
400.00  元
HK$ 340  






ISBN:9789570850413
  • 叢書系列:科技部經典譯注計畫•現代名著譯叢
  • 規格:精裝 / 78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科技部經典譯注計畫•現代名著譯叢


  • 藝術設計 > 建築 > 都市設計

















    英國知名規劃學者彼得•霍爾教授經典著作

    都市及區域規劃領域學生及專業者必讀之作



      彼得.霍爾堅信:透過適當的規劃,能營造出好的城市,進而造就好的生活。基於此信念,本書深刻地闡述近一百多年來規劃專業者與人民為了追求可以安身立命之理想城市所經歷的艱辛軌跡,以及所遭受的諸多苦難。本書以跨領域的觀點切入,批判性地論述著西方近代重要都市規劃設計思潮的內涵及發展歷程,並深入地探討歐美近百年的都市發展與都市規劃設計思潮間之關係。全書以主題導向的方式,涵括了近百年來的重要規劃議題。以史鑑今,作者希望透過對規劃史及規劃思潮的公平回顧,能為明日的城市發展指出一個正確的方向。



      都市及區域規劃究竟是為誰而做?要解決什麼問題?在現今社會大眾對於都市規劃及公共治理有越來越多的質疑之際,規劃的起源與核心價值、專業定位、何謂合理的規劃程序與方法、政府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效率與公平如何在規劃過程中落實,這些都是與人民生活切身相關且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此外,本譯注專書中的導讀、譯注與評述,亦能引發學生及專業者來進行相關的省思。



      放眼近代全球都市化發展的歷程,我們的城市雖有諸多問題,但卻也一直是創新與改革能量的主要來源。歷史會重演,本書中所提到的故事其實也不斷地在世界各地重複發生,亦隨時會出現在我們的周遭。對於未來城市發展問題的有效解答,或許就在於人們是否能從近代都市規劃設計史的教訓中學到一些有用的經驗。

    ?


     





    第一章 想像的城市

    美好城市的另類願景1880-1987

    ?

    第二章 懼夜的城市

    對十九世紀貧民窟城市的反應:倫敦、巴黎、柏林、紐約1880-1900

    ?

    第三章 繞道公路旁多樣住宅的城市

    大眾遷往郊區:倫敦、巴黎、柏林、紐約1900-1940

    ?

    第四章 花園中的城市

    花園城市的解決方案:倫敦、巴黎、柏林、紐約1900-1940

    ?

    第五章 區域中的城市

    區域規劃的誕生:愛丁堡、紐約、倫敦1900-1940

    ?

    第六章 紀念碑的城市

    城市美化運動:芝加哥、新德里、柏林、莫斯科1900-1945

    ?

    第七章 塔狀城市

    科比意式的光輝城市:巴黎、昌迪加爾、巴西利亞、倫敦、聖路易1920–1970

    ?

    第八章自建的城市

    自治社區:愛丁堡、印多爾、利馬、柏克萊、馬可萊斯爾德1890-1987

    ?

    第九章公路導向的城市

    汽車郊區:長島、威斯康辛、洛杉磯、巴黎1920-1987

    ?

    第十章 理論的城市

    規劃與學術:費城、曼徹斯特、加州、巴黎1955-1987

    ?

    第十一章 企業型城市 

    反向操作的規劃:巴爾的摩、香港、倫敦1975-1990

    ?

    第十二章 光芒不再的美好年代城市 

    資訊城市與無資訊貧民窟:紐約、倫敦、東京1999-2000

    ?

    第十三章 永久下層階級的城市 

    永久的貧民窟:芝加哥、聖路易、倫敦1920-2000

    ?

    索引

    參考文獻

    ?





    第一版序



      任何一位描寫規劃史的人都應該會在序言裡做一些自我防衛:當然規劃師應該要做計畫,而非退避到回憶錄中。簡單地說,我寫這本書是因為我覺得這個主題很有趣。正如其他人間事物一樣,我們實在很難理解到自己的想法和行動在很久之前別人就已經有了,我們應察覺自己思想真正的根源。好吧,停止我的辯解。



      本書與目前流行的作法不同,本書並沒有基金的資助,所以沒有財務贊助者可以感謝。我也沒有助理,所以也沒有人可以推卸責任。因為全文都是我自己打字,所以我首先應該要感謝不知名的 WordStar和WordPerfect兩個軟體的創作者,其次是查克.皮多(Chuck Peddle)與他神奇的天狼星一號(Sirius I),最後是根據邊陲福特主義的原則,而取代它的不知名的臺灣家庭加工製造者的版本。感謝羅莎.侯賽因(Rosa Husain)靈巧地將本書的參考文獻轉為腳注,也因此讓她自己陷入 WordPerfect巨集的快樂與恐懼之中。



      但是,如同以往地,我要感謝圖書館員。那些因公共服務變差而要求立法改善的人們(而且不時地催促我們加入他們)一定很少使用這些世上偉大的參考書圖書館。當我在進行本書的研究時,很幸運地能無拘束的在三大圖書館享受到許多快樂的時光:英國圖書館參考書部門(又稱大英博物館閱覽室)、英國政治經濟科學圖書館(LSE圖書館),以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圖書館。我要向這三座圖書館裡兢兢業業的工作人員致上我的敬意。還有,雖然可能有點個人,我要特別向伊麗莎白.拜恩(Elizabeth Byrne)致謝,由於她的協助,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環境設計圖書館改造成如今這樣美好的場所。



      本書有一小部份的文章是先前著作的延伸:第四章的開頭是「新社會」(New Society)中的一篇文章﹝後來發表在《城鄉規劃》(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而後又被收錄在由保羅.巴克(Paul Barker)編輯的《福利國家的建立者》(Founders of the Welfare State)文集中﹞。第九章中的一節,在多年前曾被收錄於由理查德.艾利斯( Richard Eells)與克拉倫斯.沃爾頓(Clarence Walton)所編輯的《未來城市的人》(Man in the City of the Future)中。我想這些都是由我自己寫的,所以無須對自我抄襲而致歉。第十二章包含一段簡短的自述,一個我認為必須適當地說出來的故事,因此也很明顯地顯得不夠謙遜。



      我的發行人約翰.戴維(John Davey)對本書的出版,展現了高度的寬容,但願他覺得結果是值得的。



      我要特別感謝兩位同事和朋友擔任草稿閱讀的白老鼠:在雷丁(Reading)的林恩.戴維斯(Lyn Davies)和在柏克萊大學的羅傑.蒙哥馬利(Roger Montgomery)。我不敢巴望能夠讓他們滿意,但我的確將他們的建議小心地記錄下來。我還有要感謝卡門.海思─克勞(Carmen HassKlau),她在最後一刻檢查出有關德國歷史的錯誤。



      毋庸贅言地,本書中許多的構思與寫作是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都市及區域計畫系與都市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服務時所完成的。誠如我在那裡的同事迪克.邁耶(Dick Meier)所言:就像所有的學術機構一樣,每個規劃學院都有它的黃金歲月。只有在這段時間生活與工作在柏克萊的人,才能體會到那段時光是如此地美好與珍貴。所以我要將本書獻給加州以及我在柏克萊的朋友,由於要感謝的人太多,在此無法逐一列出。



      最後,如同以往地,我要感謝瑪格達(Magda)無可挑剔地後勤支援服務,以及除此之外,其他忘記言謝的人。


    彼得.霍爾

    於柏克萊與倫敦,5-7月,1987




    其 他 著 作